池州大山里的儺戲 中國戲劇“活化石”
上品旅游 2015年01月20日 12:00
池州大山里的儺戲中國戲劇“活化石”。余秋雨在《貴池儺》中寫到:儺,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許多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也不認識它。它早已進入生僻字的行列,不定什么時候,還會從現代,,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余秋雨在《貴池儺》中寫到:儺,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許多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也不認識它。它早已進入生僻字的行列,不定什么時候,還會從現代青年的知識詞典中完全消失。然而,這個字與中華民族的歷史關系實在太深太遠了。如果我們把目光稍稍從宮廷史官們的筆端離開,那么,山南海北的村野間都會隱隱升起這個神秘的字:儺。文中的最后,余秋雨說真想再找到那個校長,吐一吐我滿心的疑問。儺是學術界對貴池鄉間民俗舞蹈的統稱。然而,在貴池民間俚語中,卻又有更形象的稱謂。比如:踩竹馬、或舞獅像、或滾球燈、妝神像、扮雜戲、高蹺馬等。
儺戲我離貴池茅坦也就十幾公里山路,早就有拜偈之心。正月十四,是茅坦鄉的高蹺馬祭祀的日子。今天天氣晴朗,打電話給幾位文友,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就是沒車行動不便。于是作罷,只好自己騎上摩托車帶上山人,向茅坦跑去。
簡單的鑼鼓組成的儺戲樂隊車出了三一八國道,就走上一段高低不平的鄉村土路,連綿的山丘,縱橫交錯。車也就在一座山丘又一段山道上行走。走出好遠才能遇到幾戶隱藏在山褶中的人家。我們開玩笑說:如果不是現在的鄉村公路,這里的人們出一次門,可真是不易。約半小時,到茅坦鄉。經打聽:高蹺馬在三胡村。于是趕去,臨近村口,地勢漸見平坦開闊起來,有大片的圩湖和農田,村莊也顯密集了許多。
門口的老人有幾位老人坐在村口,手里拿著鞭炮似在迎接儺舞的隊伍。較遠處的鞭炮、鑼鼓聲也就隱約的傳來,村口停滿了車輛,聽說是浙江、合肥等地攝影愛好者,打老遠地趕來看儺舞的??磥黼S著社會的進步,各種鄉風俚俗正在淡化,僥幸能存留下來的,也就在這窮鄉僻壤中才能見到了。如今像大熊貓一樣變成香悖悖。
戲劇史上的活化石貴池儺,在中國戲劇史上,被稱為萬里長城一樣的活化石。農耕文明的精髓、舞蹈的鼻祖。它質樸、粗狂,原始,蘊涵著典型的社祭、宗族色彩。數百年來,當地山民以宗族、村莊為傳承單位,用樸實的藝術形式娛神娛人,以宗教式的歌舞展現自己的精神和靈魂。驅鬼疫、祈吉祥為目的,請神敬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它以戲曲舞蹈的形式出現。鄉民們在舞蹈中,祈求神靈護佑,祭祀宗祠列祖。
停罷車輛,就能聽到鑼鼓和鞭炮聲,不斷在村內響起。老人說:“一會要到這里來的,這里是過去的老廟址。”我耐不住,便尋著一條正開滿油菜花的斜坡地,向老廟址走去。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