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熱詞:擠怕了、看不起、隨手丟,旅游。今年的國慶長假演繹了新時代的“style”。我們在走親訪友、旅游出行中,感受新時代的歷史與進步;也在“長假常堵”“坑爹景區”中,,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今年的國慶長假演繹了新時代的“style”。我們在走親訪友、旅游出行中,感受新時代的歷史與進步;也在“長假常堵”“坑爹景區”中,反思“黃金周”轉型的煩惱和未來。
10月7日,天安門廣場擠滿了游客關鍵詞一:“看不起”
【一句話點評】景區漲價如約而至,大好河山“看不起”?
一邊是網民們不斷細數“最貴”景區,另一邊是景區回應“每一個風景都是歷史”,這個國慶,高價的“貴族景區”確實讓不少公眾大呼“坑爹”。假期未至、漲價先行,其實在黃金周前,一場門票“漲價潮”已如約而至。
一碗飯20多元,點個菜可以要四五百元,拍個照甚至要上千元,更別說5A景區齊刷刷邁入門票“百元時代”……大好河山“看不起”已成為制約我國旅游經濟升級的瓶頸。
一些景點患上“門票依賴癥”的同時,不少景點開始走出怪圈,中山陵、三峽等景區都在逆潮流地探索“免費的午餐”。其實,過度依賴“門票經濟”的確是短視行為,免費將帶來的是周邊商業價值的提升,“占山為王”難以持續,旅游經濟也需升級轉型,別再盯著“一錘子買賣”。
關鍵詞二:“擠怕了”
【一句話點評】國慶旅游“人從眾”,長假不能再“常堵”
熱門景區人數爆棚,嚴重超過接待能力,餐飲店沒了食材,洗手間排起長龍,比平時早出來四五個小時仍趕不上飛機,提前一天返程公路上也已堵成粥,大媽下來跳起了廣場舞……不少消費者提起國慶長假,都搖搖頭感嘆“擠怕了”。
今年國慶,一些熱門景區悄然“降溫”:1日,四川77個4A級以上景區接待游客同比下降14%;2日,九寨溝接待游客與去年同天相比減少2.62萬人次,降幅54.77%;4日,桂林漓江景區接待游客1.27萬人次,同比下降4.2%……
“擠怕了背后,其實是帶薪休假的空缺。”安徽大學旅游系副主任李經龍說,帶薪休假未能全面落實,長假“常堵”已成必現景觀。需要加快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自由選擇休假時間“錯峰出游”,同時將高速公路節假日集中免費逐步變為在日常時段降低收費,引導民眾錯開安排時段理性出行。
關鍵詞三:“隨手丟”
【一句話點評】別讓“到此一游”“垃圾亂丟”拖文明旅游的后腿
盡管旅游法對旅游者文明旅游的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但時隔一年,“隨意拍”“隨手丟”“隨處毀”的不文明現象卻仍有出現。
深圳大梅沙景區,長假前三天就產生300余噸垃圾;安徽省宣城市謝朓公園,一組游客攀爬當地歷史名人謝朓雕像的照片被不少網友指責“實在太不像話”;北京頤和園景區,十幾根烤腸的棍子被胡亂插在井蓋上……
不過,也有欣喜的一面。數據顯示,2011年至今,國慶日天安門廣場垃圾清掃量逐年減少,今年同比又減少了三成。
“對不文明旅游行為,以罰代管的處理方式難以形成威懾力。”廣東財經大學旅游管理與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偉強說,經濟懲罰辦法過于生硬,容易引起游客反面情緒,出現故意破壞行為。
關鍵詞四:“突擊敬老”
【一句話點評】“應景式”“作秀式”“突擊式”重陽當休
今年的重陽節恰逢國慶黃金周,不少社會人士利用假期前往老年公寓探望老人,平時冷清的老年公寓在這個節日驟然熱鬧起來:或組織聚餐,或開展演出,或發放慰問品,或為老人洗浴理發,忙得不亦樂乎。有些敬老院的老人,甚至一天有好幾波“接待任務”,一天要被洗好幾次腳。
“重陽節的初衷,本是強調細水長流,而非一擁而上、一哄而散。”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顧曉鳴說,應鼓勵非盈利性民間機構廣泛參與到敬老、愛老的事業中來,實現關愛老年人機構、人員的專業化,別讓愛心跑偏。
關鍵詞五:“看房團”
【一句話點評】不看景點改看房,對“樓市新政”需理性
限購取消后,限貸也松動,9月30日傍晚,央行、銀監會的“房貸新政”讓不少人感到意料之外——房貸結清再買二套房算首套,貸款買房“門檻”下降,瞬間點燃了不少消費者的熱情。
作為樓市的一根“松緊帶”,“二套房貸”的松綁對樓市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專家認為,一方面要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另一方面需讓改善性住房需求得到釋放并避免對房價產生明顯沖擊,這是房地產調控需要把握的重要敏感點。而且,樓市的表現也會因地區而異,消費者還是該做個“理性派”。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