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勘探取得重大成果,外城北門被發現,證實秦始皇陵確實有4個門,另外對陵園內的漢墓發掘發現了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最大的實心磚。
證實秦陵北門確實存在 此次秦始皇帝陵園勘探區域主要為位于陵園南部內外城垣之間、陵園北部內外城垣之間和西部內外城垣之間。最為重要的是勘探發現了陵園外城垣北門遺址。?
秦始皇帝陵園外城北門門址位于秦始皇帝陵外城北墻上,東距外城東墻455米,西距外城西墻412米,門東西長93米、寬7米,在墻體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凸出于墻體的夯土臺基。西側凸出夯土臺基南北長4.4米,東側凸出夯土臺基破壞較為嚴重,僅殘存部分夯土。門址中部破壞嚴重,僅有斷斷續續的夯土殘存。北門的機構與其他三個門有所不同,其他門基本上是建在長方形的夯土臺上。
秦陵朝向有望解密據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仲立研究員介紹,秦陵考古中以前沒有發現外城北門,因此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北門是否存在有不同的看法,現在勘探確認北門存在,并搞清了北門的形制結構,理清了學術界有關秦陵是否存在北門的爭論。
以前因為對北門是否存在不能確定,因此學術界對秦陵的朝向也存在疑問,認為可能是東西朝向,而秦陵勘探北門被發現后,那么秦陵也完全有可能是南北朝向,秦陵的朝向問題有望確定。
此次通過對秦始皇帝陵園較大范圍勘探后,秦始皇帝陵園內遺址分布和格局已大體清楚,對秦始皇帝陵設計規劃、布局筑造以及陪葬禮儀制度的研究當具有特殊意義。今年10月份,正在建設的秦始皇陵遺址公園建成將面對游人開放,而此次勘探北門的發現,進一步揭開了陵園的真面目,同時對于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的建設同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1.6米長條實心磚首次發現 在陵園南內外城垣之間發現了兩座漢代早期墓葬,兩座墓均為南北向磚室墓,后室由長約1.6米、寬約0.23米、厚約0.11米的長條實心磚砌成。如其中被命名為M2的墓葬,帶斜坡墓道,由斜坡道、前室、后室、耳室組成,后室為長方形洞室,用長方形條磚砌筑,兩側及后壁用長條磚錯縫平鋪,頂部用長條磚平鋪。兩座墓葬用于封閉后室的長條磚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最大的實心磚。
秦俑新增第九位“將軍”在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進行一年之際,一位“將軍”顯露真身。該俑位于發掘區的第九過洞,緊隨一戰車,頭向西仰臥,上身殘破成大小幾十片,腰部以下基本完整,雙腳被一件御手俑所壓,身著魚鱗甲,甲片細小,下部為三角狀,衣緣包邊彩繪依稀可辯,底色雪青,內填有紅、白色多重耳杯紋。根據出土位置推斷,應屬前部戰車的“車左”。這件陶俑是目前見于記載的一號坑第九件軍吏俑,也是三座秦俑坑出土的第九件高級軍吏俑,非常巧合的是,在此次發掘中該俑的出土編號也是“九”。這件高級軍吏俑的出土,為分析此區域兩輛 “緊密相連”的戰車性質提供了線索。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