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在“就地過年”倡導之下,人們的出游熱情踩下“剎車”。相比往年的異地長線游,短途的本地游市場迅速升溫。而在長三角地區,家門口周邊的“古鎮”備受青睞 ...

2021年春節,在“就地過年”倡導之下,人們的出游熱情踩下“剎車”。相比往年的異地長線游,短途的本地游市場迅速升溫。而在長三角地區,家門口周邊的“古鎮”備受青睞,成為旅游市場“新寵”。
此背景下,長三角各地古鎮景區也拿出“十八般武藝”,推出一系列花式消費新年俗,成為新春民俗的一個獨特視角。
為引導外來人員“就地過年”,2月1日至28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潯古鎮景區向留在湖州的外地人員免費開放。
重慶人王先生來湖州工作已經十幾年時間,今年選擇“就地過年”。因為恰好符合免費游古鎮的政策,他趁著春節假期來到了南潯古鎮景區。王先生說,“與大城市相比,水鄉古鎮游讓人心情更加舒暢。”
為了增加游客的體驗度,南潯古鎮景區還準備了舞龍舞獅、水鄉婚禮等具有民俗特色的節目及特色工藝體驗。新建成的南潯古鎮絲綢碼頭北部主出入口,也新增了1200個停車位,提升旅游接待力。
“近年來,依托長三角區域便捷的交通組織紅利,南潯古鎮通過對接高端企業、引流社群粉絲群體、搶抓親子市場等舉措,形成團隊、散客、商務、社群多維客源端。”南潯古鎮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劉廣怡說。
據南潯古鎮“智慧景區大數據與綜合管控平臺”數據顯示,該景區主要客源地為長三角地區,占比約為40%左右。
與赫赫有名的南潯古鎮相比,同在湖州市德清縣的新市古鎮則多了一份不被打擾的安詳與寧靜。
德清縣新市古鎮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曉東介紹,新市古鎮追尋的目標,不只是一個熱鬧的旅游景區,而是要留下一個“生活著”的古鎮。
粉墻黛瓦,庭院似畫。春節期間,新市古鎮景區也迎來一個旅游小高峰,青石板鋪就的老街上游人如織、秩序井然。
借助運河文化、蠶桑文化等載體,近年來,該景區用“文化+旅游”的全新視角,打造古鎮文旅發展新模式。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建與配套的完善,景區內可逛可玩的地方也更多了。
來自上海的游客王先生因為喜歡攝影,幾年前曾來過新市古鎮景區。今年故地重游,卻讓他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以前過來就只能拍老街,現在還有了文創咖啡店、歷史文化展館等,越來越多的現代化元素讓古鎮也‘年輕’了不少。”
春節期間,新市古鎮景區還開展了“新春演藝進景區”活動,當地民間藝術團編排的越劇、灘簧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表演連番上演,展現了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所迸發出的全新活力。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打造新市古鎮‘3個半島’沿河區域內部商業區、藝術區等區域,建成一個集民宿、文化、藝術等多元素融合的文旅綜合體。”沈曉東說。
此外,位于江蘇省無錫市的惠山古鎮景區,春節期間也推出了“百家家訓迎春特展”,游客不僅可參觀惠山古鎮現有的一百多個姓氏家風家訓,還可前往體驗館親手拓印一份家訓、制作一份線裝本,把傳世好家風隨身攜帶。
上海市朱家角古鎮景區,則通過展示長三角非遺燈彩,突出民俗性、趣味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鄉風,塑造年味濃郁、亮點突出、特色鮮明的春節古鎮過年氛圍。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