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邁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素貼寺(Wat Prathat Doi Suthep),這座廟宇不但享負盛名,同時也是清邁的著名地標。寺廟建於1383年蘭那王朝時期,傳說建廟的位置,由一頭大象來選擇。要到達寺廟,需沿著陡峻的石階步行300級,體力較差者亦可乘坐登頂纜車。登上山後,可俯瞰清邁市美麗的風光。 話說庫納王與蘇瑪那泰拉埋了其中一粒舍粒子在松達寺后,不知道該將另外一粒供奉在何處,便找到了只大象,讓它背著舍粒子,象走到哪兒,就要在哪兒蓋寺廟與塔供奉,這只象最后走到素貼山(Wat Phrathat Doi Suthep)的位置,轉了三轉便倒地而亡,于是庫納王便把舍利子埋在這里, 并蓋了一座7公尺高的塔。 據說大約16世紀中左右,素貼寺前一條200多階、兩旁有納迦護衛的石梯, 擁有了初步的模型,后來一再修筑,形成今日的模樣,也使得素貼寺被人昵稱為[雙龍寺],這條納迦護衛的階梯代表彩虹天橋,象征從人間通往天堂,階梯的盡頭還有兩尊守護夜叉,代表天堂的守衛。西元1935年,高僧庫
巴西威恰鑒于上山朝拜要長途跋涉,便號召民眾修筑上山的道路。清邁人民自動放下手邊的工作,出錢出力,共有將近5000人參與,歷時5個月 又22天。當我們一進入素貼寺大門后,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支白象,紀念它的神圣事跡,再來右手邊就是庫
巴西威恰的銅像,被還愿的民眾貼得滿是金箔。 繼續向右走,從角落開始便有許多鐘、鑼陳列,信徒可以一一敲擊,有祈禱的意思,也順便將佛的福音傳到更遠的地方,注意到了嗎?角亭里最大的一口鐘是臺灣于民國19年送的哩! 敲完南面的一排鐘就到了可以俯視整個清邁的觀景臺,及東面的博物館,里面有各國人士捐贈的錢幣展示和許多佛像,及不知是那些年代的照相機,管理伯伯還會說中文哩!回到西邊可以登上階梯,進入素貼寺的中庭及主塔所在地,這時就要檢查服裝及鞋子了。 西元1525年,King Muang Kaew將此塔重修,加高到超過16公尺, 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后來陸續修繕,現在整座塔幾乎貼滿了金箔,并超過20公尺,塔頂的甘露由36公斤的黃金鑄成,下面鑲有鉆石999顆及9種顏色的寶石各一顆。 含有回廊得中庭是西元1805年Chao Kawila修建成現在的樣子, 回廊得東面與西面各有一個較大的佛堂,信徒主要都到西面來許愿、讓高僧灑圣水祈福。兩座佛堂里都繪有壁畫,東邊的佛堂畫的是蘇瑪那泰拉與舍利子的傳說,西邊畫的是釋迦牟尼第10次轉世的故事。而沿著回廊中攏滿了佛像,共有46尊,壁上也是畫著釋迦牟尼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