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壁畫在崇左寧明縣明江的左岸,距縣城25公里,在臨江的那面高260米的山崖上畫滿了各種呈土紅色的圖畫。
神秘的花山壁畫 圖片來源:果仔 新浪博客花山壁畫是壯族的文化遺產。專家考證,花山崖壁畫為壯族先民駱越人所創作,壁畫畫面距中水面15~18米,寬221.05米,高約40米,用赭紅色顏料繪制而成,筆畫 粗獷,經過2000余年風雨浸蝕仍保持著鮮明調子,還能辯認的圖像有1819個,其中大小人像1300多個,最大的人像有3米,最小的約30厘米,絕大多數是人像,人物只畫頭、頸、軀體和四肢,不見五官及其它細部,分正身及側身兩類。其次是銅鼓、狗。其內容,有的學者說是祭神慶豐收,有的說是誓師打仗,各說不一。 整個畫像,筆力原始粗狂,雖經世世代代的風雨,依然清晰可見。這樣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的壁畫,不僅在我國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難怪人們說花山崖壁畫這壯族古代藝術璀璨的明珠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這些壁畫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是什么?它又是怎樣畫成的?那赭紅色顏料久經風霜雨露長留至今,它是一種什么顏料?花山崖壁畫成畫年代尚未定論,但據歷史學家考察,至少在2000年以前;但在花山崖壁畫群附近的(扶綏縣城對岸)貝丘遺址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是否與花山壁畫有直接聯系?是壁畫作者留下的還是他們的先祖?這許許多多的問號都成了千古之謎。
從崖壁畫中,不僅看到壯族先民的繪畫藝術成就,同時看到古代壯族人生活的豐富內容和勇敢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圖文/果仔 新浪博客)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