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杭高鐵正式開通的時候,引起了杭州人去宜興游玩的興趣,下面跟隨杭州驢友的腳步來看一看杭州、宜興之旅。
這是我第一次去宜興,因為離杭州不遠,帶個小包就出門了。在汽車北站花58元買了一張票,16:05上車,18:30到達宜興汽車站,天還沒有黑。
出發前一天,我在網上預訂了宜興賓館的房間,據說是當地第一家五星級酒店。普通單人間含早餐,368元。前臺服務員介紹,賓館歷史有點久,但2007年翻新過,入住的感覺果然不差。
休息了一下出門吃晚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的新力啤酒。取水太湖,一開始入口只覺得冰,但后味卻很意外地有鮮花的味道,感覺有點像飲料。
第二天一早起來,從賓館走15分鐘,就到了“團氿”。這是宜興市區的一個湖。宜興人最得意的是,這個“氿”(音同“九”)是他們發明的,而且只有宜興有這個字。“氿”的意思是稍微小一些的湖,但以城市內湖來說,團氿已經不算小,面積和西湖差不多大。
團氿宜興城的東面、西面還分別有東氿、西氿,面積比團氿面積更大一些。三大湖水通過小河相連,其中東氿直接連太湖。湖水都很干凈,魚也不少。我在團氿邊站了一會兒,當地一位釣魚人一會兒工夫就收獲了三條。
宜興被稱為陶都,近幾年尤其以紫砂壺出名。一條條街走下來,兩邊幾乎全都是紫砂店,一家挨著一家。在這個城市里轉上一圈,你會覺得,這個慢悠悠生活的城市,在當地人的生活里,好似除了紫砂,其它都不重要。而作為一個游客,不帶個價廉物美的紫砂壺回來,好像就白去了一趟。
我去了一趟丁蜀鎮上的宜興陶瓷博物館,從市區坐公交45路、49路、旅游一線都能到。博物館大門右手邊,就是張泉林工作室。張泉林是國內一流的陶器、紫砂制作大師,工作室里有一個他親手做的茶壺,要價5萬元,據說泡出來的茶味道不一般。如果不是那么講究名家出品,當地人推薦我去附近的丁蜀陶瓷品市場,各個檔次的都有,選擇很多。
宜園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宜興宜園
團氿南畔,有一個4A級的景區——宜園。這是一座現代又復古的江南園林,甚至有人說,要了解江南園林,不一定要去蘇州,來宜興也夠了。
最值得一吃的美食——桂花百合羹
去了才知道,宜興還產百合。這里緊靠太湖,氣候溫和,所產百合產量較高,質量在全國也屬上乘,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歷史。桂花百合羹吃起來甜、香、酥、糯,特別適合杭州人的口味。
另外,我還吃了太湖鰱魚做的剁椒魚頭。份量很大,至于口感,對我這個湖南人來說,不算太辣,但是很鮮。
徐舍小酥糖也蠻有名氣,老年人很愛吃。
紫砂壺最值得帶回家的一樣特產——紫砂壺
我在丁蜀鎮上的陶瓷品市場里的一家店,看到一個陶制茶杯。裝半杯水,蓋上蓋子用力搖,水一點都沒有溢出來;再把杯子倒置,蓋子居然沒有掉下來。老板娘開價138元一個,我買兩個,最后一共付了220元。老板娘熱情地說,打折減掉的56元,就算是回杭州的車費吧。
我還有一位同事,曾經跟著開茶館的朋友去宜興買紫砂壺,回來跟我講了一些心得——
選紫砂壺,首先要看做壺的人。有人說,整個宜興城里的專業紫砂工藝美術師有幾千人,介于專業和不專業之間的,大約有2萬多人。開茶館的那位朋友,買壺都是選稍稍有些名氣,但又不是名氣很大的工藝師,這樣質量有保證,價格又適中。
其次,要看壺。好的紫砂陶藝,第一要素就是要用好的紫砂原料,最好是選原礦料。怎么看出來,也簡單,壺身的顏色不要太亮太鮮艷,聞起來不要有刺鼻的味道。款式要大方實用,壺的設計可以很創新,但一定要實用。
開茶館的朋友,很多都會去丁山買紫砂壺。丁山離丁蜀不遠,據說那里是全國惟一一個出產紫砂的地方,紫砂泥料好,做出來的壺,自然也好。丁山還有一個紫砂村,很多有名的大師都隱居在那里,在小宅院里開工作室。不過,大師輕易不露面,運氣好的話才能碰到。
宜興高鐵站
寧杭高鐵宜興站離市中心4公里,開車8分鐘能到。公交104路、103路、1路、丁公7路等4條城市公交線路,及8條城鄉公交線路可以直通宜興各個角落。
另外還計劃特別新辟高鐵站夜間公交臨時專線2條;并開通客運總站至高鐵站的直達快速接駁班車,每天計劃開行20班,途中不設上下客點。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