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津大變身_感受空中銀河的前世今生

天津,意思就是“天上的銀河”,因為明朝皇帝朱棣在渡過它之后而賜名,便又蘊含了“天子之河”的意思。天津,其實指的就是海河。
??????? 一百年來,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海河兩岸建造租借地,從此,天津便成為洋樓林立的異邦飛地,出現洋馬車、洋巡捕、洋貨、洋槍、洋餐……物換星移,今日天津已經和百年前大不相同。
天津衛舊時圖
天津的前生后世
??????? 原先在我的心目中,覺得去天津旅游,可能沒啥看頭,你想,一個開埠一百多年的城市,能有甚么悠久和輝煌的文化?這次到天津,親身經歷的感覺大不同!
??????? 天津不但不匱乏文化,而且很豐富。可以說,中國近代的“現代化運動”,大部分事件是從天津開始上演的。
??????? 天津,有點兒像上海,或者香港,因為它們原先都是一片很不起眼的碼頭、漁村,頂多是縣衙所在地。它們開埠時間也都不久,充其量不過百十多年的光景,還都和鴉片戰爭之后西方列強侵占有關系。而且,它們都有一條孕育興旺發達的水域,比如天津的海河,上海的黃浦江,香港的維多利亞海峽。看來,水域和旺盛是緊密相關的。
??????? 回想起來真有點不可思議,列強憑借自己的青春盛期,乘孱弱年邁的中華帝國奄奄一息,便可以組合成八國聯軍,一頓炮火攻下了渤海邊上的大沽口炮臺,然后長驅直入,肆無忌憚地殺進清朝京城。慈禧和光緒,倉皇逃難西安。八國聯軍血洗北京之后,轉身就占了天津。從此,這北京的門戶,就不斷地一塊一塊地被這些侵略者蠶食了去。
??????? 在清朝和民國初年,海外人抵達中國,幾乎完全走的是水路。于是,那些來自歐美的遠洋海輪,先在渤海岸邊的塘沽港泊岸。洋人登陸后,必須先在天津塘沽查驗、辦理一切海關文牒,驗明正身之后,才能合法進入“天朝”都城北京。而當年西方列強進駐中國的銀行、商行、辦事處,也都最先設于天津的海河邊。因為當時北京的皇帝—其實就是那竹簾兒后面藏的慈禧,是她,不愿讓這些洋鬼子的玩意兒占據京城的。
?
所以當時北京很老土,天津很洋氣。
百年天津改變了什么
??????? 大約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國人也覺悟了,開始了洋務運動。當時的“總理”李鴻章不但兼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還負責所有天津洋務一切事宜。于是,天津在中國的洋務派和在西洋和東洋鬼子們的經營下,海河兩岸很快成為中國北方的金融、商業、交通重鎮。許多洋人和洋人的風物,都從塘沽碼頭入海關,然后沿海河來到天津城。
??????? 眼看天津一天天地被西化,被洋化,也被殖民化。有士人擔憂,也有老百姓擔憂,皇上和官員們也擔憂,但不同身份的人所擔憂的都不一樣。比如那士人,即知識分子,他們擔憂的是中國人被洋化久了,會忘記中國的文化,忘記孔老夫子和老子,也擔心西方人占據天津久了,會繼續向四周蠶食、擴張,最終占據中國。而老百姓擔心洋人的風物和器械進入天津,會遲早替代了自己的制作和手藝,也怕自己的孩子被西化,蛻變成二洋鬼子丟祖宗的人。慈禧、皇上、官員們擔憂的,卻是自己的座位穩不穩,因為洋人太強盛,也太能了!而自己卻一直在懵百姓,說咱中國是天下最最強盛的,朝廷是放之四海而萬能的。沒想到,西洋人如此厲害,不但一眨眼就把北京打破,還占據了金鑾殿,攆得慈禧太后和皇上只有落荒逃奔的份兒!
??????? 打又打不過,趕也趕不走,只好認了,讓洋人們在天津發展吧。時間長了,就發現西洋人經營的天津還真好!結果,凡是有錢、有身份、有地位的北京人,都會在天津建造小洋樓別墅,一律仿造西洋的模式,或者來此度假、辦沙龍,或者在此長住、隱居,或者避難,或者度蜜月……反正天津的一切都適合人性舒展,更適合那些權貴們躲避世人和媒體的視線,來這里悄悄地聚會、幽會。當年的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皇宮之后,也曾在距離海河不遠的地方落腳。
天津旅游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