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史稱“天府之國”由來已久,那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土”,同時,它也是農業和手工業都十分發達的地區,是歷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地,所以“天府”這樣的美譽也是名副其實的。
對于這樣一個天府之國,溢美之詞太多,但我覺得最夸獎那里的一句古話卻是“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可以想象那些老人諄諄教導告誡那些心存高遠的年輕人,年少時不要入蜀,在那樣一個美地,會停留下他們的腳步,消磨他們的意志。天府之國被人列入禁地,呵呵,在我看來,卻是蜀地巴適生活得到人們認可已經可窺一斑了。
我是個蠻沒志氣的小人物,最大的夢想就是過著那樣的小生活,不問政事,不看天下,混沌也罷,無畏也罷,就這么過著內心充盈滿滿的小生活也是幸福哈。串串、蓋碗、辣椒一生也夠了。
小編是四川人,那是盡人皆知的,別人出門旅行,都是去那些沒去過的地方,執著的小編則是每年都混在四川的各個角落,去年過分到10月月初開車走甘南、瑪曲、郎木、若爾蓋進九寨溝,月底又從成都再進九寨。被批很久,今年收斂了一下,8月,在甘孜的石渠玩了4天。川西有一塊地方,那里有如家人一樣的朋友,他說,那里是我家,歡迎我隨時回家。
下面還是主要說說四川美食,小編的大愛啊。
?
我的最愛——串串,在成都的叫法很多,冷鍋,串串,有的架個火鍋自己涮,也有人家燙好了,自己蘸料了吃,反正我都愛,愛極了,走在路上,只要看到這樣的大盆,里面擺著串串,我就走不動路,無論什么情況下,我都堅決要求吃一頓,哪怕幾串也好。吃了太多家串串,最香的是還小薇帶我去一家叫“康二姐冷鍋串串香”店里吃的,那個架勢太火了,簡直震撼,一個小巷子里,馬路上坐滿了人,穿過店,走得過廚房,背陰的車棚下還是坐滿了人,周四下午四點半,所有的串串沒了,只拿了剩下的幾十串,這讓我們很郁悶。另外她家的兔頭也特有名,我去了兩次,都沒買到,連個影子都沒看到,這個算是給我落下病了,每次想起四川都會想起他們家的串串,他們家的兔頭。小薇說那是蒼蠅館,有名的蒼蠅館。不知道他家需要伙計嗎?收銀我不行,但跑腿啥的我還行,管飯就行。
吃了很多家的串串,最奇怪的是青石橋白家肥腸粉館管這個叫缽缽雞,跟我概念里的缽缽雞不是一個樣子。串串沒吃夠,繼續把它放在我的記憶里,勾著我一次一次地進入“天府之國”……
右下角的那個是朋友3年前帶我去雙流老媽那里吃的,味道也不錯,但我還是喜歡串起來的串串,現在想起來,還是口水啊……
上圖依次是:紅油米線、甜水面、涼粉。紅油米線我倒覺得不如酸辣粉好吃,到了四川不吃米線的說。
我最喜歡這個甜水面,面條很粗,很勁道,非常有嚼頭,關鍵是拌料很值得好好說明一下,首先是甜口的,但是有麻麻的感覺在,味道很獨特,一吃難忘,我自己大概吃了一碗。咔咔~~~~小薇說那個甜水面的秘訣在于復制醬油,就是用紅糖+姜片+蔥節+草果,三奈還有八角+醬油熬出來的甜醬油,再淋上紅油,滋味濃厚。我說咋這么好吃呢,原來這個料不簡單呢。
這個川北涼粉是我老媽愛吃的,這道菜似乎是她檢驗一個店川菜是否地道的標準菜,我喜歡用口水雞檢驗,而老爹則愿意用魚香茄子考察。
上圖依次是:夫妻肺片、蒸水蛋。
做為四川人的我自然不能放過夫妻肺片,總是很感嘆把紅油用到極致了,別看是用了成本低廉的牛雜碎邊角料,就是簡單的牛雜、配了醬油、紅油、辣椒、花椒面、芝麻碎等調味料,就煥發了無與倫比的大滋味呢。
放了肉餡的蒸水蛋應該很符合偶的飲食水準,得空做一個出來玩玩,我估計撒點紅油就更贊了。
水晶醬肉包、紅油抄手、龍抄手,找不到煎餃的照片了,藍天推薦的煎餃得到了大家的好評,我的相機似乎跟我一樣,不肯吃韭菜,分明拍過的片子居然就沒了,咔咔,這相機用久了,都變成我很有性格的伙伴了。我雖然不吃帶餡的,但是這個龍抄手很好吃,在成都,酒店的免費早餐總被我放棄,自己溜達出來到處問問路人,哪里有地道的小吃,總是有很多熱心人給我指路,溜溜達達地就能找到一家。酒店附近一家“韓抄手”很有名,吃過兩天,我總是要紅油的,看著顏色真贊,還沒端上來,口水就飛了。那里的東西比起別出來,似乎貴點,但味道不錯。
餐后甜品:湯圓、黃金糯米糕、超贊的銀耳湯。我發現很多小吃店都有銀耳湯,真是很懂得保養的說……在很多店里吃飯,總是有這個銀耳羹被選,吃了很多家,呵呵。
這些是在武侯祠附近的皇城壩吃的,車停在武侯祠那里,走幾步就可以看見,皇城壩是成都的藍天妹妹帶我第一次去的,皇城壩小吃是四川升級版小吃店,裝修很有些四川特色,都是老土碗、大木桌、長條凳,感覺很干凈、舒服。小吃種類超多,幾乎每個桌子上都十個盤子八個碗的感覺,很有氣勢的說,吃完了,覺得撐,扶著墻出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旁邊這張是在七色的要求下拍的,力圖拍出他一個人吃這一桌子的效果,樂死。從他的博客引出來的,但是是小編拍的。呵呵。皇城壩分店的位置,東西的味道略有不同。藍天說武侯祠的不錯,她總來,吃過覺得不錯,外地人來這里,幾乎四川小吃一網打盡了,至于味道是否正宗,誒,吃東西很難說什么正宗,個人喜歡就好。眾口難調啊。
火鍋我吃過很多很多,以前有什么皇城老媽、小天鵝、孔亮、劉一手、秦媽、德莊……在四川肯定要來頓火鍋的,最近吃了比較有名的蜀九香火鍋,位子自然特緊,成都的朋友先去那里占座,我們才有了這頓美味的火鍋。太餓了,都忘了拍了,具體吃的是啥,只能發揮各位想象了,我們入狼般撲過去,一口下去味道自然是好極了,別看紅油那么多,其實川菜不辣。涮火鍋我喜歡土豆、藕、萵筍……標準的酸油碟,我一般會加醋,大量加醋
?
青石橋白家肥腸粉館很多人都推薦,我們也慕名去吃了一次,果然人多的要命,當地人居多,又看見大盆裝的串串,旁邊的人看我們只流口水,請我們吃,我們還特不好意思地跟人家客氣,后來才知道,這屋子里大盆里的串串隨便拿,到時候按照簽字算錢。呵呵。丟了一把人,樂歪,早知道我就不客氣了,害得我等了半天。四川人很熱情,看我們不懂,還都告訴我們怎么點,那盆里的串串我吃了20串,豬來的。汗死。
這個肥腸粉是他們的招牌粉,味道自然不錯,肥腸很是適口,雖然我覺得女人吃這個很不雅,不過架不住我喜歡。
走到哪里我都會來一個涼粉,各家口味不同,各有各的好,
好吃的紅糖涼糕,上面的澆汁很好吃,甜略苦,回味不錯。
?
去成都也趁機體會了一把成都的四合院美食,這家聞香的環境不錯,菜品倒是差了很多,據說是改良川菜,我覺得是拿過來特意給川人招待不親近有要求高規格的外地客人的處所。環境不錯,菜價自然不便宜,改良川菜居然還加上了湘菜,很是遺憾,川菜在我看來是最好吃的了,就這么原汁原味,保護好了,流傳百世啊。一改良到變成了四不像。印象比較好的是左下角的那個窩頭夾菜,還想也不是川菜來的。倒不如給我來份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啥的。呵呵,不過朋友招待的情誼,比啥都深。后來朋友熟了,自然帶我們去那些又實惠又美味,當地人扎堆的好地方吃去。
款窄巷子,成都很有特色的一個地方,它跟錦里,每次去成都,必走一趟。廣場上,擠著一群跟隨音樂跳舞的人,旁邊的巷子里,幾乎每個小館子都擠滿了吃東西的人,一個小桌,一堆凳子,看似簡陋,其實很生活,很舒服。人們臉上都是知足、樂活的笑,也許這就是巴適的行為定義,很直接……
寬、窄巷子并非大俗之地,那里應該算是大俗大雅很自然地結合,這邊的喧雜、市井,并不妨礙旁邊的格調、雅致,那邊是鑼鼓喧囂、人聲鼎沸,一墻之隔外絲竹悠揚、小橋流水。呵呵,絕對是很有意思的作伴,市井的格外親民,小資的格外雅致。被野狼影響的,我更喜歡那些有故事的人們,追著那些鼎沸,不停地按動快門……
成都錦里去過3次了,這次去,他們那里的二期開了,有了一泓水,人造小街變得靈動起來,總的來說還不錯,去那里逛逛,很是不錯。前兩次在那里的小吃街狠吃過一頓,味道對于外地人來說已經很好的。對于本地人來說,那里的東西味道不夠,價格太高。
沿著小吃街走一趟,差不多四川小吃就能一網打盡了。
好吃的牛肉鍋魁,早餐在街邊的一個小店里無意中吃了一個,味道超好,制作工藝也格外不錯,煎過得餅子油很多,所以放入烤箱里烤過,油就被烤出來,至少這個心思是要讓人覺得很周到。后來在青石橋白家粉腸粉店里繼續吃一個。
?
下圖的糯米燒賣,很是好看,我不吃帶餡的東西,省了肚子吃串串。
小小的豆腐,玩出這許多花樣,還是很厲害的,各種口味都吃過了,厲害吧。我是有名的豆腐控,咔咔。從左到右說吧。第一、三個類似豆腐炸過后,抹了甜或者麻辣的醬,買來嘗試了一下,味道超好,我更喜歡那個麻辣的。第二個同樣的油豆腐,卷了豆芽、胡蘿卜,就變成了另一種風格。第二排第一、三始依然是豆腐,同樣的豆制品,夾了萵筍絲、豆芽,變成脆生生的美食,既有營養,又美味,我肯定不能錯過。所以來個特寫吧。中間的則是臭豆腐,以前怕臭,不肯吃,第一次吃還是在烏鎮,跟很好的朋友,豪氣沖天地來了好幾碗,就著酒,談天說地的,開心壞了。再看見它,總會想起那次的上海行。
第一個是糯米粉做的肉餡的糍粑,嘿嘿肉腦袋更喜歡這個肉餡的糍粑。同樣還是糯米,黑色的就化身為這個了。很軟糯,味道不錯。第三個是三大炮,我在文殊坊吃的,叮叮當砸過鑼,然后落在鼓上,響三聲,咔咔,就是三大炮。味道不錯,喜歡里面的紅糖稀。我在重慶吃過更小巧可人的,下回寫重慶美食的時候再上。
?
這些都是甜味的小點心,第一二沒吃過,因為好看拍了下來,右上那個吃了,不好吃,黏牙,好像是在文殊坊吃的。對了提醒大家一句,千萬別去文殊坊吃那個20元小吃套餐,真沒哪個是好吃的,吃過后悔啊。在四川吃飯,我很少后悔,別管多大多小的館子,那里真是騙外地人的。
?
上面七張都是涼粉做的美食,顏色很養眼吧。味道也都不錯。為了節省肚子吃串串,那么好大一塊,我忍了,沒吃,知道味道的吼一聲。
上排第三個是傷心涼粉,應該是客家來的東西,四川的洛帶古鎮是它的老家,有機會我一定去那里嘗嘗。
左圖第一個是酥油茶,不是藏區的酥油茶,在文殊坊喝的,味道一般。我總想拌點醋和辣椒吃,哈哈。
左下是牛肉卷,做的太漂亮了,四川美食不僅好吃,還很養眼。不吃看著,都很舒服。
右下是豆花,我很喜歡喝這個,里面有些薄脆,炒熟的黃豆,拌著辣油,好吃到不行。因為我是豆腐控。在重慶,每天起床早餐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一碗豆花,連豆花水一起干了,據說那個美白。咔咔。
喜歡這個古鎮的理由很簡單,那汪水加分很多,一條小河穿鎮而過,臨河兩邊,都是客棧,我們住的那家悅江客棧的二樓有相通的小陽臺,站在那里,眼前正盛的木棉花隨風搖曳,映襯著樓下的小橋流水,格外愜意,夜來了,憑欄觀月,此時最相思哈……
?
平樂古鎮的美食,繼續吃,咔咔,平樂的甜皮鴨,味道不錯,有人說樂山的最好,咔咔,我在成都買到了,可以出門,是爺點頭的,自然少不了買他愛的東西回家賄賂他,寄望于下次再出門,頭可以點的更痛快些……竹筒肉很好吃,肉糜很細膩,我篤定了回來做一次的決心,估計是個串版的。想來攪打的很細膩的肉糜,配上切到細碎成渣的松茸、黑木耳,和上蔥姜水打成肉漿,灌入竹筒里,蒸一下,味道絕對不差吧。咔咔
黃辣丁、夫妻肺片、粑粑菜,我最愛夫妻肺片,川菜啊,我一輩子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
一定要說說果果小兄弟帶我們去吃平樂最有名的金雞面,中央臺還特地來采訪過呢。熬得很有水平味道濃厚的白湯,很是名副其實,如果去平樂,一定要踏實地來一碗……老板人超逗,給我們盛了些缽缽雞,結果有人不吃辣,剩了點,他很是不爽,結果我端過來,都吃了,他很開心,咔咔~~~~~~~~~恩,我理解一個廚子渴望全吃光的心情,缽缽雞味道很好,可惜賣相差了點,如果點綴些綠色的香蔥就格外贊了。
臨走的時候一定要去那里的陳記太婆店里帶兩瓶平樂有名的豆腐乳,這家的豆腐乳很有名、好吃極了。費了很大勁帶回北京的兩盒,除了分朋友一些外,剩下的爺恨不得吃米飯都放點。可見好吃是真的。
第一個是土豆燒排骨,辣味的,酥脆口味,中間是芋兒燒鴨,味道很贊,紅油雖多,但香而不辣。
在都江堰大排檔吃了一頓,結果相機里只找到三張圖,讓我很郁悶,后來想起來,剛開始,大家還都能記著拍兩張,隨著重菜一道道的端上來,餓狼撲食的現象就愈演愈烈了,為了不辜負美食,我也丟了相機奮戰到底了。所以很對不住了。
四川人做魚很了不起,黃辣丁的味道很正,吃得我大呼過癮……
欽善哉,純藥膳滋補火鍋,9個人上了兩個鍋,一個烏雞鍋,我們這桌比較會吃,點了酸湯老鴨鍋,秋天吃鴨子很應景哈。
先來幾個涼菜,美食、美器,那個川北秋梨我很喜歡,止咳、潤肺、去噪,絕對是個好東西。
重頭戲:酸蘿卜老鴨煲火鍋,服務生拿一碗肉餡,用小勺來回刮兩下,居然就有個圓肉丸子出來,看得我很手癢,得空我也玩玩這個,很有技術含量。涮菜很是傳統,土豆、萵筍……我的最愛
成都外曹家巷子的市場里,有一個據說是成都所有蒼蠅館子里最有名的飯館——明婷。我一大早跑去看那個市場,逛完了市場,心滿意足,進明婷吃了一頓。當地人都來這里吃,為啥叫蒼蠅館子,大概的意思就是沒有裝修,在很混亂的地方,有點臟,呵呵,甚至很臟的地方,館子很小,但味道絕對一流所有飯館的統稱。環境大概就是左上圖,有馬路上的小位子,也有里面的大桌,不過這里什么時候都是滿員,能否挑到合意的環境吃,看運氣的說。
腦花豆腐很好吃,魚也很棒,野狼愛吃那個排骨,我覺得有點硬,味道很不錯。老板人很好,指給我樂山甜皮鴨的攤子,那里的鴨子不錯,打包回去,爺吃的很香。
這是在平樂給三位型男拍的個人寫真。
這是我愛的那個地方的人民
這位美麗的媽媽一直在我腦海中
這個大眼睛的小男生一直被我當成女生愛呢。
我敬愛的那個活佛,呵呵,
阿媽做的香極了的牛肉稀飯
《時尚旅游》要我寫一點對四川的感受,我寫了如下:成都之行,寬窄巷子優雅與市井的完美結合、錦里2期那汪格外靈動的小溪、平樂古鎮的閑適生活、清幽宜人的青城山景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川被我列入每年都要回去的地方之一。巴適的生活,樂觀的精神,堪稱絕品的四川美食,嘆為觀止的壯麗風光,四川是一個可以讓人熱愛一生的地方……
四川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