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地方風俗習慣-節慶篇 -
深圳海外國旅 2014年05月26日 17:25
,廣東旅游攻略,廣東游記攻略,廣東好玩嗎,廣東在哪里,廣東有什么好玩的,廣東怎么去,廣東怎么走,廣東住宿,廣東景點景區
南沙天后宮的天后誕
????天后林默,(公元960年一987年)民間稱之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嶼的一個奇女子,暫短的生命留下了許多行善濟世,救助海難的動人傳說。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人們逐漸把她奉之為神,頂禮膜拜。據資料顯示,現今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天后宮,足見其影響的深遠。
????明代,南沙鹿頸村曾建有天妃廟一座,為南沙天后宮接前身。清乾隆年間,經重修定名為“元君古廟”,后被日夷炸毀。一九九四年,國家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倡議并捐資重建南沙天后宮,于一九九六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
????每年三月廿三的天后誕,都有成千上萬沿海游客前來拜祭。?
????重建的南沙天后宮坐落于南沙大角山東南麓,面對煙波浩森的伶仃洋。1.5公頃的廣場上,矗立首美麗善良的巨型天后圣像。建筑的特點則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于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筑之最。這里草木蔥蘢,繁花吐艷,還有楊柳依依的池塘,高聳的南嶺塔,雅致的小山亭。暖日晴煙,涼風習習。樹上的鳥兒自由歌唱,花間的彩蝶翩翩起舞。一派祥和景象,令游客留連忘返。?
????景區內更有大角山炮臺多座,與東莞的沙角炮臺相守望。當年雅片戰爭,硝煙滾滾,寫下了中國人民抗擊英帝國主義可歌可泣悲壯的一頁。現今炮臺內彈痕殘壁,依稀可尋。國家已將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逐漸在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值得青少年參觀學習和緬懷的好地方。?
????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
????中秋節古時也叫月夕、月節。廣州的中秋節,舊時也有稱:“月光誕”。?
????八月十五,人們一早起來,用月餅、水果祭祖拜神,晚上全家圍桌而聚吃團圓飯。晚飯過后,便舉行“拜月光”儀式。在天臺或門口豎起竹竿,掛上彩燈和燈籠,擺上月餅、柚子、芋頭、菱角、香蕉等,對月而祭。祭月時要焚香燃燭,燒“月光衣”。拜完月光后吃粥、吃田螺,合稱田(石)螺粥,一家老少在一起暢敘至深夜。兒童們手持各式燈籠沿街走動。?
????廣州人度中秋,最有特色的便是月餅了。廣州的中秋月餅,以色香味形馳譽中外,受到國內外人們的歡迎。廣州于20年代流行一種“月餅會”社會組織。即一些中下等的餅家、茶樓,為了資金周轉,串連周邊居民按月交納若干錢,從中秋節后開始,供足十二個月,到下一個中秋節前,即可從該餅家、茶樓取得一份月餅。參加“月餅會”的人,多是一些受薪階層或一般開小店的居民,都是一般勞苦大眾。他們按月交納份金,零存整取,明年中秋節日,能得到一份可觀的月餅,又享有正價八折左右的優惠,對餅家、消費者都有好處,故當時的廣州“月餅會”吸引了不少市民。抗戰期間,因社會混亂,“月餅會”從此中斷。?
????春節舞龍顯呈祥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耍龍燈起源于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耍龍燈的主要道具是“龍”。龍用草、竹、木紙、布等扎制而成,龍的節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九節龍、十一節龍、十三節龍,多者可達二十九節。十五節以上的龍就比較笨重,不宜舞動,主要是用來觀賞,這種龍特別講究裝璜,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有一種“火龍”,用竹篾編成圓筒,形成籠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龍衣,內燃蠟燭或油燈,夜間表演十分壯觀。
????龍燈的耍法有多種,九節以內的側重于花樣技巧,較常見的動作有:蛟龍漫游、龍頭鉆檔子、頭尾齊鉆、龍擺尾和蛇蛻皮等。十一節、十三節的龍,側重于動作表演,金龍追逐寶珠,飛騰跳躍,時而飛沖云端,時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
廣東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