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訪古之太原唐槐公園
唐槐公園述說著范仲淹文、黃庭堅書,大唐名相狄仁杰的故里和事跡。據說這唐槐還是狄母手植的呢!小時對槐樹的印象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開花時節香氣襲人,槐樹下便是清涼世界,現在想來有點像山西的象征。在太原的唐槐公園看唐槐更感慨風風雨雨,歲月荏苒,它在那里見證了人間一千三百多年的悲歡離合。山西訪古之靈石資壽寺
霍州介休之間有靈石縣,城東20里有資壽寺,相傳始建于隋。規模大,自南向北中軸線上有儀門、天王殿、大雄雷音寶殿;左右兩側及兩廡,則為彌陀佛殿、藥師殿及彌勒佛殿、三大士殿、地藏王殿、二郎殿;天王殿左右為鐘樓、鼓樓;寺的東南角則有關帝廟、戲臺;西北角有方丈院、禪堂院、藏經樓等,元明風格,在三晉古剎群中屬一流。喜歡旅游、喜歡古建筑、喜歡歷史文物的人不能不去,或者說沒去過山西古廟群就不是個旅游愛好者。資壽寺特點是佛道同在一個廟里。彩塑,壁畫和藻井是資壽寺三樣國寶。
資壽寺有90多尊彩塑,可與平遙雙林寺相媲美。其中十八羅漢的頭93年的時候被襄汾縣農民李全才等盜割,并以一萬五千元賣掉,后又被一富商高價買回。現在看到的與原樣無異。大雄雷音寶殿與藥師殿的壁畫是我國現存明代壁畫之精品。有的濃墨重彩,有的清淡嫻熟,構圖豪放,行筆流暢,凹凸感強。藥師殿有兩個飾有貼金浮雕蟠龍的長方形藻井,它們由大量小巧勻稱的彩色斗拱組成,進深1米左右,凸顯太極八卦的立體感,完全是道家的推崇。
山西訪古之五臺縣
人們都知道五臺山,相對的知道五臺縣的不多。大概是因為長期以來五臺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縣城東南70公里外的臺懷鎮。五臺山佛國自不必說,但五臺縣的國寶應該光大發揚。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南禪寺二是佛光寺。
唐代木結構建筑留存至今的有四座,全部在山西省境內。而南禪寺和佛光寺就在五臺縣。這等國寶怎不讓五臺縣生輝?
南禪寺在縣西南二十公里的李家莊, 1200多年歷史。大殿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五臺縣西北陽白鄉善文村有延慶寺,據說是金代建筑。離南禪寺只有十多里路。寺前經幢上刻佛經,經末刊有“景佑二年歲次乙亥……”北宋的。大佛殿是主體建筑,其建筑形制與佛光寺相像,又與朔州崇福寺彌陀殿、觀音殿相似,所以推斷為金代建筑。
日本奈良有眾多的古代建筑,其中唐代鑒真和尚主導設計的唐招提寺,完全是根據中國五臺縣的佛光寺建造的,一模一樣。對此,梁思成予以論證并向美軍建議保護奈良在二戰時沒被轟炸。
佛光寺在五臺縣城東北佛光山中,寺外青山環抱,寺內古木參天,古香古色。有東大殿,文殊殿,唐幢,墓塔。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在佛光寺發現這座唐代建筑并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大殿門板都有一干一百多年歷史。佛光寺,國寶也。沒有旺盛的香火,沒有絡繹不絕的游人,淡泊寧靜,千年萬年。
對我們這些東北人來說,所謂地上山西指的是陜西文物太多,一般小村子沒準就有國寶。唐以來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古廟古衙、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磚、石、木雕刻,尋尋常常就在那里,風雨歲月,磨難輪回,看著可惜,看著心痛。城北20公里有尊勝寺,一說始建于隋代,為“尊勝法門”的祖廳。現在看到的是民國初年修葺的,規模宏偉,建筑瑰麗,雕刻精致。
山西訪古之榆次老城
榆次是晉中市的一個區,總覺得很委屈。這榆次大名鼎鼎,戰國時期就叫這個名字了,西周時候是個國家,如今雖被現代化包圍肢解,其老城古民居、古城墻、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還有影子,尤其城隍廟、縣衙、文廟保存得還算可以,所以許多需要舊時背景的電影電視劇在這里拍攝,《鐵梨花》、《狼毒花》、《走西口》、《晉商》、《李衛辭官》等,也是榆次旅游的宣傳亮點。地上山西,榆次最典型了。
榆次城隍廟歷史滄桑,說是始建于元代。明清民國屢次擴修,后來做展覽館、圖書館,文革期間被洗劫一空,再后來被榆次膠鞋廠占用,直至1984年。就這,還被世界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
榆次縣衙始建于宋,至今古香古色,它傳遞的為官之道比之現在的市政府省政府天壤之別。與霍州衙署一樣立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官衙柱子上刻“官有典常,任一日則盡一日之心,況兼地廣事繁,敢不夙興夜寐 民供正果,寬幾分則受幾分之惠,縱使時豐歲稔,常如怨暑恣寒”“居官當思盡其天職為政尤貴合乎民心”“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 當官務存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舉要理繁,務先大體;鴻風懿采,瞻彼前修!(奉守)”“惟先憂民而后樂;不圖錢財是好官(廉明)”“浮躁一分,到處便招尤悔;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務聲華忘政本;養廉惟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須克己守廉正”“要辦事,莫生事;要任怨,莫斂怨;可興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看了這些楹聯,對仗工整、文辭優美,讓人心馳神往,甚至恍恍惚惚。官老爺們大都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現代官員更甚,臺上講的和臺下做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感覺古代為官還講孔孟之道,是讀書人,有文化,而現在的官員除了錢和權什么都不信了,如果現在官員也需要刻楹聯自警自省,那就一定是“有了權就有了一切,沒有權就喪失一切”,這話是林彪講的。榆次文廟為北宋建筑,可惜現在我們見到的都是04年重建的。
山西訪古之綠皮火車
L7822 臨汾至太原。沒空調的老式車廂,車廂內一排旋轉電扇壞了仨,還正巧是我的座位附近。恰逢這幾天是山西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俗稱桑拿天。車廂里的人汗流浹背,盡管開著車窗,也溽熱難耐。汗的酸臭味兒彌漫車廂。
這種車因為票價便宜,乘客主體是農民及農民工,社會底層的人。兩車交接處可以吸煙,那地方總是人最多的,二手煙竄進車廂,令人難以忍受,但人人都像沒事人似的。無可奈何啊
打撲克的,聽耳塞的,赤膊的,打瞌睡的,賣水賣瓜子賣報紙,社會底層眾生相。每天都有諸多對綠皮火車跑運輸,每天都人滿為患,大熱天,流著汗擁擠,想想看,啥滋味。中國的鐵路交通還是落后。但從另一方面看,畢竟人們都坐得起火車,畢竟從甲地到乙地可以實現,畢竟沒有搶劫的,畢竟人們還有秩序底線。
中國,就像這綠皮火車,雖然老舊,但還是前進著,還是運行著,它承載著社會底層的希望和生活,維持著最基本的社會秩序。
太原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