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背起旅包自己一個人走了北上之路。到北京深刻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這次旅行讓我愛上了北京的文化。

第一天:
出發前跟GG搖了個電話,那頭平和地告訴我“地鐵坐到朝陽門站,我會在那等你。”“朝陽門站是幾號線?”“不知道,出了火車站就能看到。”好吧,在這個有谷哥度娘的時代,人是不應該開口問問題的!最終結果當然是一下火車就看到GG笑瞇瞇地候在那里,其間的交涉過程暫且不表。
出了地鐵,GG就迫不及待地跟我介紹地下通道。這是除“空氣極差”之外,他對北京的第二大印象:地下通道之熱鬧!果然,有練攤的、踢毽子的、殘疾人表演書畫的、還有唱歌的。好聲音里不少學員也有地下通道賣唱經歷。唱得真好,只是讓人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光在一邊聽就有些缺乏實質性的肯定,可是扔個硬幣之類又有點侮辱的滋味,恨不能給張支票簽個唱片公司啥的…無能為力地,我只能豎著耳朵低頭疾走而過。有點像面對五星級賓館的服務生,如此帥氣熱忱敬業笑容滿面地為你帶路拉門拿行李,能讓我為給不給小費糾結個半死:他是期待著小費的吧,可是給多少才合適呢,塞給他5塊錢…會被扔回來吧?
GG表示在北京沒有這方面的尷尬,因為我們住~在~莫~泰~168~服務生對人視而不見,毫無壓力。入夜有電話來,一聽我的女聲果斷掛了電話。第二晚我特意很MAN地喂了一聲,結果對方猶豫了一下還是無聲無息地掛了。過一會門縫里悉悉索索地有小廣告塞進來,上面印著胸部跟屁股等大的尤物兒…
到北京是晚上六時。晚餐忽然很饞日料,就近選擇了松本樓。環境和服務不錯,但是三文魚卷比圖片偷工減料太多,肉烤焦了,海鮮餅里吃不出海鮮…又貴,很糟糕的一家店。大家慎用。
第二天:
這時節北京剛剛入秋,黃葉初染,行人已添了厚外套。GG一直抱怨北京的天空是灰色的。結果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一拉窗簾陽光便撲了過來,抬頭看到碧藍天空,藍得像在跟GG賭氣似的。今天的行程簡單明了:北大、清華、圓明園,都在京城的西北角,地鐵4號線。
出地鐵,從北大的東門進去就是博雅塔和未名湖。和上次冬天見面時味道大不同。冬天湖面結冰可行人,四周一切景物皆黑白兩色,仿佛都是凝固靜止的。而現在秋陽綿綿、綠水青山,暖風拂面,拂過湖面柳枝翩翩波光粼粼。
漫步校園的流浪貓隨處可見。GG之前來時還見過百貓臥草坡同曬太陽的宏偉場面,可惜這次沒尋著那百貓坡。校園外圍有點荒,在小攤上買了一個瓦罐裝的酸奶,這幾年味覺被迫變了敏銳,第一口就嘗到了里面糖精香料的添加劑。后來尋遍北京城都沒有找到原味的瓦罐酸奶。所有的店主都認為我倆是來砸場子的:這不就是原味嗎!酸奶不就是這個味道嗎!
北大的東面就是清華,所以北大東門出、清華西門進。清華側門也有警察叔叔把守。其實以咱的面貌,大大方方進去是沒有問題的。不過GG表現稍稍猶豫了一下,立刻被識破游客身份,乖乖刷了身份證才給放行。
這兒校園跟植物園一樣,竹枝搖曳,樹影斑駁,簡直沒法相信自己身在北方。到處都有喜鵲叫喳喳,銀杏微黃,白楊舉著一頭明晃晃的樹葉,在風中嘩啦啦地響。荷塘清澈見底,水草豐美,殘荷點點。塘邊的長椅都是整塊原木!
多年前曾來北京學英語,那時只有北京有新東方。投宿在清華招待所的地下室。有一次出來胡走,一頭撞到了清華園,這是一個以日晷為中心,樹林、草地、西洋建筑環繞起來的百年舊校區。我被它的整飭、靜謐、歷史感震到內傷。這次為印證記憶而來,所以只是心頭一熱:嗯,一如既往。
在清華的近春園吃了午餐。不算學生食堂,坐下來慢慢點菜。餐館緊挨山坡,所以餐廳半明半滅,就像坐在壕溝里。很有掩體的安全感。這里把芥蘭叫做玉蘭,黑山羊燉湯相當驚艷。
午餐后步行至圓明園。其實整個園在我眼里都可以消失不見,就讓黃花陣與我相對。我來圓明園只是為了再走一遍黃花陣。上一次來在嚴冬的黃昏,沒有其他游客,蕭颯感把整個人都浸透。哇靠,現在人潮翻滾,拍個照片都得費神找找自己在哪。到處充滿了喜感。黃花陣也已被封了迷道,破了陣,只剩下唯一一條簡單的路。一開始就從右邊走的話,立刻就能走到中心亭閣。整個感覺好像純真少女變成了一個當街奶孩子的大媽。
話雖如此,我還是比GG慢一步走出迷宮。“迷路了你一定會哭吧!”GG滿懷期待地想象著,“所以我回來救你!”謝謝你噢,我好怕迷失在里呢,嚶嚶嚶。
接下去就是無邊無際地走路,走到太陽西下走到寒氣逼人。這里出乎記憶地變得遼闊異常。一看地圖,面積比頤和園都大!湖泊、濕地、荷塘、樹林、花圃占據了大部分面積,最有識別度的西洋建筑遺址倒顯得滄海一粟。
和GG出來玩我最怕他喊嘴巴渴了肚子餓了走不動了。比如上次在敦煌,他居然賴在石凳上不肯挪步,因為肚子餓!我是邊走邊餓死在莫高窟里都死得其所啊……以后每次出游我都非常警惕地像母親一樣隨時關懷著他的饑渴度(以免影響旅游進度)。這次居然連走5小時都沒有抱怨,還細細品味了每一幅藝術品,還賴在吹糖人畫名字刻金箔的小攤位上流連忘返。忽然覺得這個大孩子長大了...好了,輪到我耍賴了“腳痛,我走不動了,GG背!”
從地鐵出來到了鼓樓,繼續步行。滿街的特色小吃給人無比的鼓勵,仿佛隨便一坐就是舌尖上的中國。穿過林蔭大道,穿過烏漆抹黑的胡同,穿過燈紅酒綠,穿過駐唱樂隊的歌聲,就到了什剎海的銀錠橋。
人多的地方不想排隊,人少的館子又怕不夠味…矛盾的人生哪,最后選了等候人數適中的烤肉季。北京老豆腐和烤羊肉意外地好吃!據說烤的火候和配方等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店里第一次看到小毛猴兒。是北京的老手藝,取材很有古早味,用蟬蛻和莘夷等四味中藥。設計的場景又別有風趣,粗看毛茸茸的特別可愛。仔細一瞅,那蟬蛻作的腦袋有種異型的感覺...
酒足飯飽,沿鼓樓去找地鐵站。鼓樓在夜幕籠罩下像天外傳奇一般高大雄偉。我的腦中又刷新了對城樓高大的判斷標準。夜色壓城,不知道問了多少次路,走了多久,記了多少像詩一樣美得冒泡的胡同名。我只記得我抬頭看到了星星,好多顆!清清冽冽的,我在北京市中心的夜晚看到了星星!
北京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