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春節空城 深圳與香港相比形成極大反差
公民意見
據媒體報道,春節期間深圳舉辦各類文體活動達1294場,受益人數達160余萬人次。但市民切身的體會是,龍年新春的深圳,一如往年,年三十似乎成為一個分界點,隨著各級迎春花市的結束,有關部門舉辦的活動也開始偃旗息鼓,深圳似乎習慣性地進入了冬眠。踏入年初一后的連續幾天,街頭空空蕩蕩,商鋪關門歇業。正如昨日南方都市報以《人類“消失”以后的深圳》為題所做的專題報道揭示的一樣,這座數日前還承載了千余萬人來來往往的城市,仿佛瞬間變為了空城。
一幅幅真實圖片所反映的場景,似乎與新春難以契合,但它卻在深圳一年一度地上演。而這些新春場景與一河之隔日益熾熱且旺丁旺財的香港相比,著實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也與有廟會等看點的北京等一批老城相比,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現象似乎暗示,這座號稱要成為先鋒之城的地方,雖然傾心打造了30余年,卻仍然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沒有成熟的筋骨和脊梁,缺乏城市人文情愫。當然,這也是一直致力于留市民過年,增強深圳“年味”的有關部門所不愿意看到的。
不可否認,春節空城景象的形成,確與城市流動人口多、戶籍和非戶籍人口比例倒掛等客觀原因有著密切關系,筆者也知道改革戶籍制度非一朝一夕之事。政府有必要站在自身提出的構建“活力之都”的高度,站在構建成熟的文化之城的高度,以中華民族最重視的傳統節日為平臺,將工作的重心向春節后推移,聚人氣,打造深圳的“年味”。一方面充分發掘深圳特色,籌劃品牌活動,打造深圳新形象,充分吸引內地人士,實現深港旅游業共贏;另一方面,真正還富于民,將實實在在的實惠與民對接,吸引更多市民留深過年、吸引更多市民家屬來深過年,強化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深圳與海南一樣,也擁有較為豐富的熱帶海洋資源。而春節期間,更是深圳發揮旅游資源優勢的黃金時期。隨著大鵬半島有限度開發的推進,筆者就建議,有關部門可以精心設計“春節,到深圳來看海”的主題旅游活動,發揮深圳大型游樂項目豐富的優勢,發揮深圳地處開放前沿、內地產品牌產品折扣力度較大的優勢,發揮深圳相對于香港住宿便宜的優勢,發揮深圳服務市場較為完善的優勢,構建深港春節觀光、購物、休閑一體游概念,訂立深港一體游細則,舉辦粵味美食節、名品購物節、沙灘音樂體育節等活動,開門迎客,特別是引香港過境客入城,借旅游促深圳“年味”。
另一方面,也就是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有關部門應該考慮,如何借春節這一萬民同慶的平臺,將年年增長的稅收成果真正惠及民眾。在這一點上,深圳應該好好向香港看齊,要養成“豐年派利是”的傳統,在春節直接向市民發“紅包”。
針對深圳春節,特別是節日中幾天較為冷清的實際情況,有關部門一方面可以設計常規性的節日焰火燃放,用橫跨節日七天的傳統燈會來銜接人氣涌動的花市等群體性活動。另一方面,還可以推出向市民派發限定春節黃金周內使用的消費券的活動,請市民免費乘地鐵、進星級影廳看電影、進音樂廳聽音樂會、進知名景點游覽、進知名食府就餐等,努力活躍市道,增強歡樂氣氛,讓市民切實感受到誠意、實惠和溫暖,自覺與城市一起度過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以此增加深圳“年味”。http://www.wedwww.cn/
香港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